自BIM理念被明确写入建筑发展“十二五”规划以来,这项继cad之后被誉为建筑业发展史上“二次革命”的又一颠覆性理念正式吹响了冲锋的号角。 为了促进BIM更加健康有序的应用发展,2012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启动了一系列BIM国家标准的编制工作,分别是《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交付标准》、《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建筑工程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和《建筑工程信息模型存储标准》。其中,中国建筑(601668,股吧)标准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标准院”)承担《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交付标准》和《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两项标准编制工作。 标准院BIM建筑设计研究中心主任魏来表示,经历了多年的概念宣讲与摸索实践,BIM在国内已经呈现了风生水起的发展势头,但诸多BIM研究机构都处在各自为战的状态,相互之间难以兼容且无法协同,这是掣肘BIM健康发展的最大瓶颈。BIM国家标准的制定将成为规范行业发展的准绳,有效化解这一瓶颈,从而促进BIM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内实现无缝对接与协同应用。由此,这场由BIM引爆的建筑业二次革命才能进行到底,才能爆发出其应有的巨大能量。 全生命周期绽放BIM价值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这个名词提出至今约有11年的历史,这是IT技术在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对建筑行业的再一次革命性贡献,初次贡献是CAD技术取代传统图板。对于这两场革命的不同,魏来表示:“CAD只是工具上的转变,而BIM则是思路上的转变,其所贡献的价值是贯穿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远比上一次变革更大。” 全生命周期指的是从建筑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再到设计、施工、运维等,在某一工程项目启动前,建筑工程所有的参与方都有各自关心的问题需要解决。比如甲方最关心的是投资问题,即投资是否安全,收益能达到多少;设计方则着重考虑是否能拿出一个安全可靠、又美观而富有个性化的设计方案;施工方则重点关注能否在这个项目建造之前就能拥有一个全局化科学性的掌控、预判,优先实现系统化的统筹管理;对于运维方来说,他们最大的需求是能否准确地知道其所运营的这些设备或建筑的整体运营情况,能否以科学的方法来管理它们…… 由此,基于每一环节上的每一个单位需求,整个建筑工程行业就希望提前能有一个虚拟现实作为参考。BIM恰恰就是实现虚拟现实的一个绝佳手段,它利用数字建模软件,把真实的建筑信息参数化、数字化以后形成一个模型,以此为平台,从设计师、工程师到施工、再到运维管理单位,都可以在整个建筑项目的全生命周期进行信息的对接和共享,使建筑行业原本相对分离的各行业,能够在同一平台上实现协同工作效应。BIM的两大突出特点也可以为所有项目参与方提供直观了然的需求效果呈现:一是三维可视化;二是建筑载体与其背后所蕴含的信息高度结合。 通过BIM实现的虚拟现实,甲方就可以事先预知工程成型后是什么样,工程量是多少,预算是多少,而且这个预算会比以前准确很多;对于设计方来讲,可以利用其三维可视化的特点,直接生成三维实体,并进行信息的录入和处理;对于施工方来讲,基于BIM的虚拟现实,可对各种建筑信息进行更准确、方便的管理,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缩短工期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运维也是如此。 由此也可以看出,要想实现BIM的价值最大化,就必须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中进行统一协同的实践应用。魏来指出,虽然目前国内BIM应用正呈现风生水起的趋势,但BIM要想实现在全产业链内的协同应用还面临着一些障碍。如建筑行业各类人群的知识层次不一样,对BIM的掌握水平参差不齐;国内众多机构对BIM各自为战,相互之间互不兼容形成信息孤岛,而难以协同应用;此外还有法律、知识产权、经济上的问题等等。 因此,要想实现BIM在国内的健康有序发展,就需要在整个建筑行业内率先建立BIM标准规范体系,并为其赋予相应的法律效力,指导建筑从业人员严格按照标准规范来执行,从而实现BIM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的统一协同应用。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杭州市建筑装饰行业协会 ( 浙ICP备15013030号-5 )
GMT+8, 2020-2-28 06:01 , Processed in 1.04687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